谢洪永(主持人):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好!欢迎参加阿里地区2022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十七场新闻发布会。
本场发布会邀请了阿里地区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肖宇,地区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锦如2位同志,介绍阿里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最新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西藏日报社、西藏广播电视台、阿里地区融媒体中心。
首先,请肖宇同志通报阿里地区疫情防控工作最新进展。
肖宇(新闻发言人):
8月25日0时至24时,全地区累计报告无症状感染者43例。截至目前,札达县未发现新冠病毒感染者;日土县、措勤县、改则县、革吉县、普兰县已实现社会面清零。全地区累计治愈出院13例,解除医学隔离观察146例。全地区现有高风险地区8个,中风险地区7个。
谢洪永(主持人):
下面是媒体提问环节。请各位记者围绕今天发布会的内容提问。提问前请举手示意,并报所属新闻机构。
西藏日报驻阿记者站记者提问:
请问肖宇副主任,目前我地区的区域协查工作是如何开展的?
肖宇(新闻发言人):
在疫情发生时,我们会统筹运用通讯大数据分析病患伴随手机号和疫情发生地,组织协查人员迅速、准确掌握人员流动情况,分析疫情发生地人员流动数据信息,提出防控措施建议,有效防范疫情蔓延。
根据疫情防控需要,我们对区域协查联系系统进行了升级。我们会通过0897-2570009进行智能机器人联系,通过0897-2890761进行人工联系,在座机繁忙时还会偶尔通过手机联系,在联系过程中一般了解近期行程、核酸检测结果、隔离情况等内容,有时还会对本人信息及家庭成员等信息进行核对,但绝不会出现询问个人银行账号、要求下载APP、发送短信链接、索要短信验证码等行为,大家可以放心接听。
阿里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提问:
请问刘锦如副局长,疫情发生后,民政部门针对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采取了哪些措施?
刘锦如(新闻发言人):
阿里地区民政局根据自治区民政厅和阿里地委、行署安排部署,切实担起责任,全面落实困难群众基本保障和社会救助相关职责。
一是畅通热线。疫情发生后,民政部门及时向社会公布“12349”社会救助服务热线,并安排专人值守,保持24小时热线畅通,及时受理和回应困难群体求助。截至8月25日18时,社会救助服务热线电话共接听342人次。
二是简化程序。疫情期间申请低保、特困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的申请对象,可通过电话、微信等无接触方式提出申请。按照“特事特办,先行纳入”原则,在个人承诺的前提下,当日申请的当日审核确认,疫情后补办手续。
三是应急救助。对受疫情影响,暂时找不到工作又得不到家庭支持,生活陷入困境的外来务工人员,因实施交通管控等原因暂时滞留的临时遇困人员,因感染患病、居家隔离、停产停业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外地人员,由当地乡镇或县民政局直接实施临时救助。截至8月25日18时,全地区共救助729名困难群众,解决基本生活物资价值12.85万元。其中,救助因疫情滞留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295名。
四是保障困难群众最基本生活。在疫情期间足额落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同时,我们还兑现了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一次性补贴。截至8月25日18时,全地区各级民政部门为2203名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拨付一次性补贴133.74万元。
阿里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提问:
请问刘锦如副局长,疫情期间,全地区“一老一小”机构采取了什么样的防控措施?
刘锦如(新闻发言人):
我们民政部门对于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采取四条健康保障措施。
一是采取封闭式管理。按照区民政厅《关于加强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从2022年8月8日起,全地区7个养老机构、1个儿童福利机构全部实施全封闭管理,暂停接待亲属探视、志愿服务、新闻采访等活动,暂停各类聚集性活动。工作人员全部驻院工作,实行不进不出管理。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并执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
二是借鉴有关经验。结合我地区各养老服务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工作人员疫情防控工作经验不足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疫情防控下养老机构工作人员与老人身心关爱主题培训等疫情防控经验做法,有针对性和方向性地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三是强化防护措施。严格落实戴口罩、通风、消毒、体温监测等日常防护措施,特别是对重点部位、重点区域加强消杀。做好防控物资、生活物资等的储备,同时坚持人物同防,入院物资必须经过严格消杀。
四是提高服务水平。着力为特困老年人、孤残儿童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保障其正常起居生活。点对点开展心理慰籍、辅导,纾解焦虑紧张情绪,为服务对象提供暖心周到的服务。
谢洪永(主持人):
今天的提问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发布人和记者,后续有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最新信息我们也将及时发布,欢迎大家关注。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