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西藏新闻 >> 正文

双节消费警示:如遇消费纠纷无法解决,请及时致电12315

发布日期:2019-01-30 09:17     资料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西藏商报      点击数:次    【字体:

打印分享到:

2019年春节、藏历新年即将来临,各种促销及百姓消费活动迎来高峰。为提醒广大消费者避免消费陷阱,减少消费纠纷,昨日,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以及自治区消费者协会针对双节期间的几类消费活动发出警示,提醒广大消费者要提高理性消费意识,确保消费安全。

安全第一,选择正规旅行社

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12315投诉举报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首先,春节、藏历新年期间,无论是探亲访友、回家团圆还是旅游出行,都应做到安全第一。出门旅游,要选择资质齐全的正规旅行社,自觉抵制“不合理低价游”,避免因贪图便宜而上当受骗。若遇纠纷,要理性处置,不要过激维权。可以保留凭据,待行程结束后,向有关部门投诉举报。

购物消费,认清打折噱头

消费者在购买年货及其他消费品时,应认清商家的打折优惠等宣传噱头,不要相信商家绝对化的宣传广告用语。注重对商品品质的追求,不盲从、不跟风抢购廉价、打折商品。购买家电产品注意线上线下以及价格差异。购买食品等消费品时,应通过正规商超和平台等渠道购买感官正常的食品或食品原料,特别要观察是否新鲜,是否在保质期内,包装是否完好、有无胀袋、变质等现象。

预付式消费,警惕陷阱

双节期间,许多商家会通过预付式消费吸引消费者,内容涉及购物、美容美发、健身、洗车洗染、儿童教育娱乐、共享产品和服务等。消费者应量力而为,尽量不办预付卡、储值卡或不要存入较大的金额,消费周期要缩短,尽快使用。应当事先了解商家是直营店还是加盟店。最好签订书面合同或录音录像,仔细审阅合同条款,明确适用范围、期限、功能、退卡条件,警惕其中显失公平的内容,避免个人信息被过度采集。

在线服务,注意确认

双节期间,消费者如果选择在线购买商品时,应预留出相对宽裕的时间,或与商家重点确认送货时间等事项。接受在线预订酒店等服务时,应及时与目的地酒店确认,以免因信息迟滞、预订不成功或遇到山寨网站,影响节日正常消费,引发消费纠纷。在购买火车票、飞机票时,警惕第三方平台的“默认勾选”和“默认搭售”等捆绑销售模式。不要随意扫描二维码、点击来路不明的链接,不要轻易泄露银行账号密码。

餐饮消费,讲求卫生

双节期间是消费者餐饮消费高峰期,也是引发各类食物中毒等问题的风险期。外出就餐应选择证照齐备的食品经营单位并索要正规发票或收据,建议选择食品安全量化等级高的餐饮单位就餐。就餐后仔细核对账单,保留消费明细,一旦出现不适应尽快就医,保留病历、化验报告等相关资料,以备溯源维权之需。

环保过节,绿色消费

春节、藏历新年期间是烟花爆竹等节日消费品的消费旺季,同时也是各类礼品的消费销售旺季。燃放烟花应做到定点购买,定时定点燃放,注重环保,保障安全;购买礼品应避免“金絮其外”华而不实的商品包装,崇尚节俭、朴素,倡导环保节约,养成绿色消费好习惯。家庭外出就餐尽量根据人数定量,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对生存环境的压力。

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以及自治区消费者协会在此倡议广大消费者理性、节俭、文明、健康欢度春节、藏历新年,反对奢侈浪费、破坏环境资源的消费行为。要注意保存消费发票等凭据,与商家发生纠纷时尽量选择协商和解,当无法和解时,请及时致电12315或向各级消费者协会投诉。

养生保健,注意防骗

近期,不少所谓的保健品经营者打着岁末答谢、感恩回馈等幌子,诱导中老年消费者参加所谓的年会活动,并借机大肆推销经过其精心包装的“养生保健产品”。在此,提醒广大中老年消费者,购买养生保健产品应通过正规渠道,不轻信商家所宣称的打折优惠、年会促销等,抵制蝇头小利的诱惑,多与子女或家里人沟通,更不要轻信商家所吹嘘的神奇疗效和疾病康复作用,以免上当受骗。

责任编辑:程利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