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西藏新闻 >> 正文

【天河两岸看西藏】爱的供养:照亮孤苦老人的晚景

发布日期:2019-10-12 09:43     资料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数:次    【字体:

打印分享到:

温暖的午后,距离雅鲁藏布江不足百米的仁布县特困人员集中供养中心内,老人们坐在走廊里聊天,玩着藏骰,脸上流淌着满足的笑容。

4.jpg

图为确吉老人正在收听自己喜爱的节目。记者 扎巴旺青 摄

宽敞明亮的房间,藏式柜子、电视、酥油机样样都有。大楼里,食堂、医护中心设施齐全。“要不是6年前搬来到这里,我这孤老太太和家里的房子早被洪水冲走了。”在仁布县特困人员集中供养中心里,79岁的确吉老人声音颤抖地说。“吃得好,住得好,还能和大家聊聊天、玩玩骰子,现在的日子什么都不怕了。”70岁的罗追老人在这里住得怡然自得。

近年来,仁布县走访登记全县无经济来源、无劳动能力、无赡养人的“三无”老人,将“三无”老人纳入供养范围,采用“集中供养+分散供养”的模式,一站式解决特困老人的养老、医疗、护理等问题。

“我们把全县符合集中供养条件,自己也愿意来到供养中心的老人安置在这里,实行集中供养。还有一些老人不舍家中的田地和牲口,就实行分散供养。分散供养享受和集中供养一样的硬件待遇,服装、医疗样样不少。老人由所在村两委班子监护,生病时村委会、党员轮流照看陪护。护理级别要达到集中供养中心的标准,保证老人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仁布县民政局副局长西洛曲珍介绍说。仁布县持续改进特困人员养老服务质量,改善特困人员养老环境,提升特困人员的幸福感,越来越多的老人把供养中心当成自己的新家。

5.jpg

图为老人们在晚饭前热闹地聊着天。记者 扎巴旺青 摄

干净明亮的食堂内正做着晚饭,软烂的食物、易咬的水果是每天的标配。为适应老人的饮食习惯,供养中心每月现磨糌粑,分发给老人早餐时食用。还将各种蔬菜与牛羊肉炖在一起,既适合老人的饮食习惯还能保证营养。

目前仁布县集中供养特困人员基本生活补助为每人每年11700元,每年年初资金便划入特困集中供养中心,中心统筹安排老人吃、穿、用等日常生活开支。

确吉老人抚摸着身上簇新的绸缎料子藏装说:“冬天和夏天各有一套藏装,我还有一套新的没穿呢,内衣、袜子、鞋子随时可以领,每个月还发零花钱呢。”

衣食有保证之外,供养中心琢磨着怎样让这些年迈的老人锻炼身体。于是,每天下午院子里就会响起锅庄的乐声,老人们慢慢地活动起来,跳着、笑着……既娱乐也起到锻炼的效果。有些老人年纪大了不愿意动,由护理人员牵着,慢慢活动。

供养中心内有6名护理人员,日常为老人洗衣服,生病陪护,洗澡时在旁边照顾。“你们能想到的和想不到的我们都为老人想到了,让老人们在我们中心住得舒服。”供养中心的负责人益西说。

有的老人还在这里重新组建了家庭。

6.jpg

图为格桑玉珍老人和罗追老人在一起。记者 扎巴旺青 摄

69岁的格桑玉珍老人在来到供养中心前没有结过婚,家中也早已没了亲人。来到供养中心之后,遇到了同样是一个人的罗追,两个人性情相投,想相互照顾有依靠。2014年1月两位老人在供养中心全体老人的见证下喜结连理。格桑玉珍牵着罗追老人的手激动地说:“我也有家了!”

还要让这个家变得更温馨。

2018年仁布县获得1678万元财政投入资金,对特困人员集中供养中心进行改扩建,改善硬件设施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让供养人员在这里住得放心、住得安心、安享晚年。(记者 何宝霞 扎巴旺青 李海霞)

责任编辑:何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