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党史学习教育中,阿里地区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卫国戍边精神,紧紧围绕“四件大事”,突出“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乡村振兴主题,紧紧抓住基层党建这个“牛鼻子”,扎实推进高原边疆红色党建长廊建设,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守土固边的实际行动,让鲜艳的党旗在高原上高高飘扬,着力在守牢强边固边防线上开新局。
党建强边,增强战斗堡垒引领力
阿里地区以“夯实固边堡垒·争做守边先锋”边境党建品牌为抓手,以“强化党的建设,打造战斗堡垒,拓展延伸服务管理,推进规范化标准化运行”为目标,制订出台《地委主体责任任务分工方案》《党委(党组)议事规则》等制度,健全基层党组织“三重一大”决策机制,推行“三部一体、三定先行、三考并举”的“三三制”党建工作模式。
实施“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推动50名连队指导员担任村居“党建指导员”,54名村居党组织书记任连队“边境工作顾问”,推动边境一线广泛开展“对党绝对忠诚”“五观”“两论”“三讲”等教育实践和党性养成活动,着力建设听党话、跟党走,善团结、会发展,能致富、保稳定,遇事不糊涂、关键时刻起作用的边境一线党组织。
札达县底雅乡什布奇村党支部树牢“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探索“党建+”工作机制,坚持放牧是巡逻、帐篷是岗哨、党小组是堡垒的守边方针,把党小组设在牧业点上,一体推进保稳安民、产业富民、扶贫助民,团结带领193名党员群众扎根边疆、守土尽责。
党旗护边,凝聚强边固边向心力
阿里地区坚持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聚焦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落实新时代党员标准,以“三支队伍”为关键,着力提高党员“双带”能力,打造党性强、信念强、觉悟高、业务精的边境党员干部队伍,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每名党员强边固边的具体行动。
建好用好进藏英雄先遣连纪念馆、阿里分工委纪念馆、地区档案馆、军分区军史馆、县史馆、村史馆等红色教育阵地,通过“情景再现+体验感悟”“重走先遣路,弘扬阿里魂”“齐唱国歌、同升国旗、共守疆土”等系列实践体验活动,切实增强边境党员干部为国守边、为家守土的参与感和仪式感,着力提升边境党员干部守边战斗力。
泉水湖公安一级检查站,常年坚守在海拔5200米的边境检查一线,驻守党员干警发扬吃苦耐劳、无私奉献、坚守岗位的优良作风,坚持学史力行,强化“四个意识”“四比精神”,驻守执勤、为民服务,先后荣获“全国公安机关先进模范集体”等诸多荣誉称号,成为在边疆高高飘扬的一面鲜红的旗帜。
发展稳边,增强边境稳定原动力
阿里地区突出“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乡村振兴主题,聚焦“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坚持发展经济富边、政策支持惠边、科技创新兴边、夯实基础强边、改善民生固边,推动边境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牧区发展方式、社会管理方式“三个转变”,全面落实“水电路讯网、教科文卫保”十项提升工程、“十项增收措施”“10项民生实事”等,所有边境乡村公路畅通,安全饮水覆盖90%以上边境群众,切实增强边境地区稳定发展原生动力。
普兰县巴嘎乡岗萨村充分发挥党支部“火车头”作用,以岗底斯国际旅游合作核心区优势旅游服务业为突破口,成立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创办转山旅游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兴办塔尔钦出租车公司等6家经济实体,带动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参与劳务输出,建设村容整洁、庭院清洁、室内保洁、民风纯洁的“四洁家园”,既解决“管肚子”问题,又解决“管脑子”问题,推动边境乡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人的全面发展共进步。